【志愿军团长嫌南韩军太弱,懒得去打,却阴差阳错造就一战争史奇迹】
“敌人为了逃命,用了32架飞机、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,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……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,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。”
这是魏巍写的长文《最可爱的人》,对中国志愿军战场的描写,这是载入志愿军史册的一次战斗。这次战斗中,志愿军团长嫌弃南韩军太弱,不愿浪费时间去打,转而在松骨峰的殊死一搏,造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迹。
这名志愿军团长就是38军335团范天恩,他在阻击美军,脱离主力后,应上级要求“阻击当面之敌”,准备追上主力,后来得知德川战斗已经结束。
范天恩碰到第四十军,又在路上抓到几个南朝鲜俘虏,得知前面也是南朝鲜军,觉得打伪军太没意思,遂决定继续追军主力。
在夏日岭追到军主力后,112团师长杨大易刚接到命令,让他们立即占领松骨峰,阻止美军南撤。师长杨大易正苦于手头无军可调,看到335团,当即高兴地大喊“天兵天将!”
范天恩接到的命令是:直插松骨峰,堵住南逃美军。他带着部队急速前进,长时间的行军让他们疲惫不堪,晚上他们穿过美军的炮火,一营占领松骨峰。
一营三连作为先头兵,还没来得及修建任何工事,就看见美军蜂拥而来。疲惫的战士们一看到美军第二师的旗帜,立马就进入战斗状态,机枪手抢先开火,打中第一辆美军汽车,紧接着有人冲上公路,火箭筒射向美军坦克,天上手榴弹乱飞。
美军的坦克也被打着了,士兵纷纷掉头逃跑。没多久,缓过神来的美军组织起攻势,松骨峰是他们撤退的必经之路,必须打开这条通道才能活着回去。松骨峰说是“峰”,其实只是个半山半石的小土包,紧靠公路,没有任何依靠。
范天恩很担心那边一点工事也没有,战士们没有地方躲藏,伤亡会很大,指挥二营用机枪火力,支援一营三连方向,以减轻三连压力,一营的二连三连则在侧边上好刺刀待命。
美军疯了一样,空军投下大量燃烧弹和炸弹,地上的火炮也不要钱一样砸过来,最前沿的三连直面炮弹雨,阵地上大火熊熊。
炮火过后,美步兵发起冲锋,一连、二连都在肉搏战中伤亡巨大,美军的增援还在源源不断从公路上过来。
美军四次冲锋后,坚守松骨峰的三连只剩下不到一半的人,但战士们并没有退却,他们紧靠在一起,回忆了属于三连的种种辉煌和荣誉,更加坚定要守住阵地。
志愿军在北边的合围一直在紧缩,向南撤退的美军更加疯狂地攻向松骨峰,上千美军加入冲锋,坦克、飞机和火炮,更是对这个小山包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炮火攻击。
三连战士们在没有任何工事的阵地上,蹲在弹坑里,等美步兵逼近,再冲上来射击。战斗越来越激烈,三连的士兵一个个倒下。排长牺牲了,班长上,班长牺牲了,战士接着上,最后炊事员和通信兵也加入战斗。
子弹打光了,上刺刀,被美军包围时,他们拉响身上的手榴弹,和美军同归于尽。美军第五次冲锋失败,三连在松骨峰上只剩七个活着的战士。
尽管美军反复组织冲锋,松骨峰一直在牢牢在中国士兵手中。范天恩的335团,在这天黄昏反守为攻,全团出击,同时围歼美军的志愿军大部队也发起最后总攻。
美军被志愿军打下“不可战胜”神坛,三连士兵用鲜血和生命,谱写了一曲壮烈的胜利之歌。
松骨峰战役结束后,战士们在打扫战场,现场让大家不忍目睹,有的战士和美军抱在一起,手指死死扣着对方;有的战士咬着敌人的耳朵,能看出来牺牲用了多大力气。
大家默默流着泪,收殓战友们的遗体,这时有战士在摆弄捡到的收音机,收音机里传来的声音让大家一愣,“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,现在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。”
(来源 : 纵观历史2020 原创 : 纵观历史2020)